非211到对外经贸干货经验_心路历程_ (kaoyan.com)(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211吗)
|==
【摘要】学姐说:忠于自己的选择,长成最想要的模样,不按逻辑的闪亮,超越平庸的想象。考研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快来看看贸大学姐精心分享的经验帖吧!
?写在前面的废话
先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吧。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我并不认为自己有着非常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大多数学弟学妹一样,一直到大三结束我都是学渣的状态,三年的学习都是靠着考前突击。考研应该也是幸运女神的眷顾,擦线逆袭进了贸大,各科成绩很匀称的不高,与那些高分学长学姐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考研开始于7月,历时五个月,由于第一次嘛,什么都不懂,还是会比较紧张的,但是回想这一路走了,还是开心最重要了。当中最重要的点就是有目标&有信念&有计划&有执行力。
所以,考研时候不太愿意告诉别人怕考不上觉得太丢脸,尘埃落定之后也就是和亲近的人分享了这份喜悦。但是,考研期间我的确频频受到高人指点和前辈的照顾,录取后也有不少同学求经验,细心想想自己考研这段经历还是有很多值得参考的,我始终相信人品是守恒的,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因此就写下了这篇经验贴,希望对学弟学妹有所 助,顺便挥洒下妹纸的一把辛酸老泪,此文只为薪火相传攒人品,低调飘过请勿打脸,不喜求轻喷。
?直接上干货
1、关于择校——扬长避短,明确目标
虽说大家都把考研看成一项极其艰苦的工程,被外界形容的神乎其神,但是我想说,忠于自己。千万不要因为考研被别人渲染的那么难而不敢去追求自己所想,或者一开始雄心万丈而后中途放弃,你要做的是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你做的选择是最正确的。因此对于择校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考研。
有的同学有很明确的读研规划,很早就开始准备了,但是我想大多数同学都是会对自己考研的目的很迷茫的吧。所以,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容易坚持的理由,择校基本上就是细化你考研理由的一个过程。
选学校,基本没有统一的标准,选和自己能力程度相匹配,自己能通过努力够得到的,并且要是心仪的学校。(最初的时候跟风,选了暨南大学,因为我们上一届考上的同学多啊。但是暨南大学考数学三,我不太想考,地理位置又不是我喜欢的,所以我飞快的抛弃了)
后来同学说北京地区考396,就突然想起了自己最爱的北京了,因此学校范围主要划定在北京;考虑一下自己能力水平,清北,人大不要想了,我又不是学霸学神;楼主考研的目标不是读博,因此选择了专硕。
本科是非211,当然就想选个211,这样排除之后只剩下央财和贸大;莫名的不喜欢央财,而且楼主对贸大有特殊的好感,高考就想去,所以,飞快的确定了。贸大国贸金专招人相对多,复试淘汰少,就业率高又相对公平,因此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贸大金专。
这样看下来,我选专业是非常感性的,并没有说考虑了报录比什么的一堆指标。因为我就是一个情感态度很强烈的人,这些感性的选择是一直支撑我考研的信念,是我的动力来源。但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冲动的时候,每一个选择背后其实都有理性因素的。
首先,选396放弃数学三,在那个时候看是放弃了调剂的机会的,但是数学三会给我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可能会直接导致我考不上研,我不希望。
其次,选北京211而不是本校,初试难度不说,复试也没有优势,但是考本校的话我一定不会花半分力气,准备考研岂不是一个笑话。嫌弃央财选择贸大,增加了考英语的难度,可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对英语有一种莫名的喜欢不会怕。
所以,当初还是面对挺多质疑的,但是化用一句歌词描述我现在希望传递给你们的择校观就是:最漂亮一击,叫忠于自己。
2、初试准备篇——劳逸结合坚决执行
考研最难的一定不会是考试,而是心理压力。所以在我看来,有一个好的心态基本就成功了一半。考研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但你也一定要做好长期驻扎在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努力奋斗的心理准备。考研期间,我看了演唱会,追了电视剧、综艺节目,有时候还去打个篮球什么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在图书馆好好看书,反而有奇效。
下面我还是直接说一下各科考试吧。
1、英语一
参考资料:黄皮书试卷版一整套(97-04,05-12,13-15),作文用了朱伟的书,还有一本写作160篇, 的五套卷,翻译买了拆分组合翻译法(没怎么看),张剑的150篇(没做),墨墨背单词app
考研之前作死刷了次六级,差点挂了,极大地打击了我对英语的信心。好在还是非常热爱和执着的,水平下降有什么关系,姐姐照样要干掉你。于是乎,我就和英语杠上了,7、8月的时候做的是97-04的基础版试卷的阅读。
那时候在学校,每天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整个四篇阅读是让我非常焦躁的,四篇75分钟的样子,正确率还惨不忍睹,但是我还是会耐着性子一篇篇翻译一下,这是班上考研的一个同学教我的。读不懂的长难句子就去看黄皮书的解释,文章的整体脉络也会根据黄皮书来梳理一遍,所以那个时候进度是非常慢的。
那个时候还用的不是墨墨背单词,用的乐词,所以我都把不会的生词用一本作业本抄下来了,对半折,然后早上背单词的时候看看,混个脸熟。(97-04的试卷吧现在开始做都行,因为仔细分析的话还是挺费时间的,现在回望那个暑假我都觉得自己应该直接上手05-12年的)
9月-10月
,英语还是以阅读和单词为中心,这个时候做的是05-12年的试卷了,基本和暑假的方式差不多,但是不会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翻译再矫正了,没有时间,基本上就是对着黄皮书的解释找出自己理解错误的句子仔细切割(我的英语语法不是很好,也没有看何凯文的长难句视频,句子切割主要是凭借初高中早读的语感,对理解没有影响就好,至于到底是什么句型句式我说不太清楚的)。
这段时间我已经遇到墨墨这个大神器了,所以就把之前整理的生词和后来在文章中遇到的生词都录入,做成了专有单词表了,效果挺好的。做卷子的按一天四篇阅读+分析,第二天做新题型,翻译和完型的节奏交叉进行的,效率比较高。翻译不要死抠字,要找出重点的词汇,搭配结构,表达清楚意思最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翻会很生硬的。
11月开始准备作文了,基本上05-12年的作 写了一遍。其实我作文部分准备的并不是很好,甚至有点影响了我的复习心情,虽然说没有准备出具体的模板,但是心里对一些串联的词句也是有点谱的,不要去完全套用市面作文书的模板。建议看看朱伟的写作书,他是从句子表达上切入的,看过之后我会用一两句高级句型,然后写作中也会尝试使用背过的词汇。
作文的话,主要是写的通顺,有话写就好,更多的心得我也没有了。这段时间先做了一遍13-14年的卷子,05-12年的卷子开始了第二遍。
12月份的时候就是模拟练习了。我还是以05-12年的试卷为基本,成套的练时间,因为之前做过,所以会有印象,但是有印象的题目我做完之后都会标记一下,然后不看解析回忆一下选项的原因,作文的话就会换黄皮卷上的替换题型来练手。写作还是要保持语感的。留下来的15年的卷子用来估摸自己的水平,13-14的卷子也是做第二遍掐时间。
还买了 的五套卷,阅读啥的准确率不要太在意,这段时间就是练做题的感觉,而且 五套卷出的不怎么样,我用它主要是没卷子做了,有想要保持手感。
总的来说,感觉真题卷很好用。多用几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的。由于楼主是7月才开始打算考研,所以直接就上手了真题,150篇的模拟和外刊题源都没什么时间看,如果准备的早的话(寒假就开始了),还是可以读读150篇和外刊题源,考完研后再抓英语的时候感觉外刊还不错。
2、396(经济类联考)
经济类联考考察比较综合,包括三方面:逻辑(30),数学(70),写作(50)。写作分为两大块,有效性分析和议论文写作。
参考资料:数学部分:数三的课本(同济大学出版的), 的核心笔记和60天800题。(市面上跨考的核心笔记都是13年的影印版了,嫌版本太早用数学精点也可以的,楼主买了数学精点但是没怎么做。)
逻辑部分:逻辑精点(赵鑫全),逻辑分册(孙勇)
写作部分:写作精典,写作分册
综合练习:历年真题卷,人大出版的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题库(20套做了16套)
7-9月:7、8,9月的时候就从逻辑和数学开始着手的。每天上午看数学课本,都是挑着主要章节看,每道题目都认真做了。一般都是旁边准备白纸,一道一道题写的挺工整的,然后错了之后也是很容易就找到出错的原因。课本就做了一遍吧,买的学姐的旧书,题目部分没写答案,但是书上笔记挺多的,有技巧有归纳,所以有不懂得的地方还是受益颇多的。
之后就是刷核心笔记了,这本书从头到尾每一道题我都做了两遍,有的甚至更多遍,知识点技巧总结归纳的比较好,第一遍做错的会在书上标记一下,但不会写错在哪里,错因分析都在做题的白纸上。第二遍的时候就会把相关知识点记下了,错因也会用本子单独记,后期刷综合卷之前看一遍,防止犯同样的错误。这是高考的时候摸索的方法,觉得还是挺利于考试提分的就保留了。
因为396的数学就是差不多高中数学的难度,没有证明题,不过我一般都是能证明的证明一下,实在没办法的背结论就好了。总的来说,数学难度不大,细节最重要。
逻辑的话就是刷两本书,反复的刷,题目要做精,我都是用铅笔做的,基本上每本书都刷了两边。第一遍就是每天固定一章的样子,至少每天一小时,看完一章不到一个小时就在看一章。听前辈说会碰到原题的,所以错题我都会标记出来,每一轮的符号都不一样。最后还整理了一本错题稿,打印出来没事儿就看看。
然后 的app也有每天练习,一天三道题吧,早上到点了迷迷糊糊醒不了神的时候,就做这三道题然后背个单词,再起床就差不多了。
10月:10月下旬开始我就练习作文中的有效性分析了,刚开始上手有点蒙,会比较焦躁。然后找了一个本校考管理学的学姐,问她保留了当时的作文练习没有,然后就要过来看看了。心里有底之后就去看看那两本作文书,再把它里面的每个题目都练一遍就好了。
作文书里都有一些模板和套话,要是背不出来不要紧,照着书的模板套用,然后写完了对着人家的范文改改,提炼一下句子,练多了就熟练了,熟练了就会自然而然的整理出自己的开头和结尾的套话,保持这个风格一直用到考场上就好了。
这段时间的逻辑和数学还在做,差不多每天会有三个小时分配到396这一门吧,具体做什么就看情况而定了,数学和逻辑轮着来这个时候都是在做第二遍书了。因为数学难度没那么大,就会比较轻松,重点放在细心上,推敲每个不懂的知识点。有效性分析的作文差不多就是隔天练一次。
11月-12月:11月中旬一直到考前,我一直都在做整套的卷子了,开始还担心卷子不够,都是一星期一套到两套,按照这个频率做完了真题卷就开始刷模拟卷了。还是采用白纸的形式,一张卷子2张a4纸,包括写有效性分析的文章(在格子纸上),两个半小时内要完成。
议论文当时是觉得好歹高考写了那么多就没怎么练,后来也只是看看两本作文书上的例子,范文和讲解,脑子里过了一遍,没有太多梳理。然后给自己改分,数学的错题就在白纸上抄题订正,写写心得骂骂自己,看着有点傻,但是挺好玩的。
这个时候,做错的数学题目,就会把粗心的点写在活页纸上,也差不多就一句话总结题型和错因分析,然后做模拟卷前看一看,防止不细心的地方再度出现。
在做卷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逻辑的效率没有想象中的好,就问了问群里的研友,比较了一下。听说人家10分钟能刷完15题然后最多错两个,立马意识到危机了,这个时候已经12月了,我看书效率不高,再让我刷一遍逻辑书效果肯定也不大,所以我就下载了赵鑫全老师的逻辑强化班视频,恰巧跟我15年的旧书配套,中午吃饭的时候开着1.4倍速率播放,声音都变了,简直就是听鸟语,超级练脑子,启发蛮大了,对我的做逻辑的思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有些大家强推视频还是要看看的,全部考研过程中我就只看了这个视频课程,我觉得挺花时间的,但是现在还早,有空少刷剧,看看视频打打基础也好。
3、专业课(431金融学综合)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我的观点是360度全方位无死角,考研这种事真心不敢投机取巧,而且不仅考过的是重点,没考过的知识点也很容易成为创新的考点,每个学校专业课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是规律啥的还是要总结归纳,要有自己的想法。
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不求甚解的,但是要坚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要练练答题节奏(血泪教训,考试的时候答题策略出现问题,论述题分最重,写的东西还不细,时间不够啊,这就是练得少的原因)
参考资料: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圣才辅导书,罗斯《公司理财》+圣才辅导书(插一句,当时知道专硕考这两门的时候内心都是崩溃的,这两门课程是我大学专业课成绩的并列倒数第一,简直无奈了,但是不要怕,认定了学校干掉专业课就是了),贸大蒋先玲老师《货币银行学》+习题集,自制笔记一本,答题背诵笔记一本,真题试卷和专业课模拟卷。
7-9月:在刚准备考研的时候我就着手了专业课的。预计7、8月把三本书都过一遍,结果一直拖到9月中旬才看完第一轮。这段时间基本是每天晚上都用来看专业课了,秉承着期末考试刷书的习惯,每个章节都看的很仔细,脚注、章节后的案例啥的,什么都不会放过,然后按照章节整理了笔记。
专业课笔记用的是活页本,出于日后添加笔记的方便性考虑。每个章节至少一张纸。这其实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毕竟你不是大神,没那么容易就建立专业知识的框架的,但是也挺享受的,看着自己色彩斑斓的笔记还是听赏心悦目的。
但是这个阶段笔记并没有对着题型来准备,就是对专业课书有个大概的了解,所以这份笔记对于我理解专业课有着非一般的重要性,但是并不是好的答题语言。而且,这个时候,公司理财和货币金融学的课后习题我都还没怎么做,说实话,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
10-11月:10月到11月上旬,是我十分高效率的阶段。一般是下午和晚上都会看看专业课,主要集中在晚上,这段时间就是第二轮刷书过程,这一次重点集中在各种题型了,然后公司理财每一道课后习题自己都写在白纸上,认认真真的做了一遍,问答性题目也有自己的思考,然后对照圣才的辅导书,看看人家的答题思路,觉得有用的题目就标记出来,答题点也勾出来。
然后看了下真题,考过的题目圈出来,因为基本不会再考原题,但是要着重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考察。这段时间整理了两本书的计算题考点和部分简答题的考察。11月中旬开始弄的答题背诵笔记,根据框架和考点整理的,都是论坛上一些好心人的叙述,自己总结了一下,分分类,然后看着已经做好的框架整理,开始第三轮刷书。
之前打印了很多资料嘛,名词解释什么的,找一份最常用的,反面就开始记录自己觉得重要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知识点了。
之前也有在论坛上搜集经验,有的会分享他们在初试过程中觉得重要的章节,重点看看。然后答题背诵笔记也要时时补充完善。然后就是刷真题了和模拟题了,这些都是买的。这里出现了一点小的失误,主要练了答题的思路和语言,背诵了模拟题的知识点,但是没有系统的完成一整套试卷,导致考试的时候论述题出现答不完的情况。
12月:12月的时候我的状态其实并不是太好,但是没有放弃,书也是反复的翻,但是不再从头到尾了,而是说看着之前自己整理的理解性笔记,回忆知识点,看看能不能说清楚,不能的话就返回去看书。
公司理财因为本科就学过,各章节出题类型基本在期末考的时候都有总结,然后看了看往年的题目,发现第19章股利政策其实考了不少次,基本都是简答甚至论述,其实那一章我看了几遍书都看不完,但是在12月状态不是很好的时候我硬逼着自己啃下去了,今年也没让我失望,考了。
总体来说,我并没有觉得自己专业课复习的很好,至少没有让我明显感觉专业知识体系很清晰,复习的过程中跟我的小伙伴哭诉过几次,感觉自己专业看了跟没看一样,但是只要你做了就会有效果的。
后来发现,那时应该图书馆楼下一个把专业课书本背的滚瓜烂熟的学姐隐隐的刺激的没信心了,其实现在看来完全不要管别人怎么样,尤其是专业课这种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适合背诵,有的人适合理解之后侃侃而谈,不要因为别人影响自己的心情而甚至导致放弃了。
考试发下卷子,看到题目的时候简直惊讶,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自己记得的,有些还是中午刚刚过了一遍的,但是也很快就冷静下来,万一大家都觉得不难呢,还是专心答题吧。心情愉悦,滔滔不绝,然后写不完了就开始冒汗,论述题就没有那么细致了t.t
4、政治
参考资料:红皮书(考研大纲),风中劲草核心考点(总结很好,没看完t.t),肖1000,肖四肖八,肖的核心知识点(基本没用上,买的心安), 考研
政治我是抱着7、8月就开始的心,但是实在诺不出时间就安心等到大纲出来的时候才正式开始看的。那时候是10月18号吧。其实政治没有太多经验,因为我毕竟是理科生,当时就希望能不拖后腿就好了,但是还是很自信自己的记忆力的。
拿到政治大纲之后就开始接受自己要看厚厚一本都是字的书的事实了,每天都是上午10点半之后看一个小时左右的政治,至少看完一章,然后去吃饭。晚上复习的第一件事就是做肖1000,肖1000我刷了两遍。
红宝书看的时候是几乎每个字都看了,然后觉得是重点的地方都会勾下来,然后肖1000上错题的知识点都会用荧光笔在红宝书上标记。考虑到自己的记忆特点,看完了书后,即时记忆和印象都会比较深刻,所以我会选择看书时间和做题时间相隔较长,一早一晚,感觉有利于记忆更长久。
政治的话还是要多总结,风中劲草其实总结的挺好的,只是我没看完,当时是错了的看看总结,然后自己整理下背一背。没事的时候用 考研也刷了刷题,一般是公交车上,或者吃饭等位的时候,楼主不喜欢把自己考研的事搞得人尽皆知,就喜欢用这种刷手机的事来伪装。
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哲学,近代史,毛泽东概论切了块,然后做题的时候基本都把选项归类,明显记得答案的就大胆来,不行就用逻辑判断做的,实在说不上什么经验。那个时候也会在论坛上刷刷经验贴,政治做题技巧什么的,试验一下,比较准的就会保留。
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就是背肖四套,背了一个星期,家里没人我就在阳台上摇头晃脑,尤其是考前两天,背到疯。然后答题就是背到原题的写,没背到的就靠着背到的知识点扯,谁让我是理科生,我知道的真心就只有那么多。。。
?一些建议
1.善于挑选和使用学长学姐的经验贴。我15年五月份听了一个学校的毕业分享会的讲座吧才知道的考研论坛,那个时候才开始想考研的事。当时快要期末了,事儿特别多,我又不想别人知道我在准备考研,因为之前一直都是就业方向的,再下决定考研的这个过程非常痛苦。
但是我不能对考研这件事一无所知,所以就开始逛论坛,看各种经验贴,主要集中搜集那些准备时间也不是很充裕的学长学姐的经验贴,觉得透露信息量比较大又一时消化不过来的,说话风格很喜欢的都会收藏下来。
复习遇到问题了,就回过头来看看人家怎么准备的。然后仔细研读她们的自身情况(不同的情况是复习计划的起点)、各科时间安排、注意的点、心路历程、她们心目中的失误等等,给自己一个借鉴和梳理的时间,重新找回自己的复习方向。
每当你迷失方向的时候,困惑的时候,或者制定新一步的复习计划的时候我都会看看。但必须带着独立自主的角度,要做到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毕竟人家的都适合他们的,只能作为借鉴。
2.养成自己的复习周期,适时总结。比如我个人倾向于一个礼拜休息半天,约着女篮队的小伙伴们打打球,晚上早点洗洗睡。但有的时候后就是容易复习的拼,那个时候总担心时间不够,这么良好的复习周期并没有那么规则,就会让自己觉得很疲惫。
没关系,这个时候给自己一点时间总结一下,平时就想的比较多,也喜欢写个几百字整理一下思绪,感觉自己的复习节奏太紧张了我就会想一想,写写文字,总结这段时间做了的事儿,出现的问题,然后就清晰明了多了,也不会有那种好像什么都没做的焦灼感,这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吧。
给大脑一定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节奏,才会有效率。所以,不要太逼着自己,都是普通人,累了,烦了,不要紧,这很正常,休息一下,静心想想,好好睡一觉,明天就好了。
3.找研友要随缘,要有点独立情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节奏。无论你是一个人自习而别人有一大包研友,还是大家都在准备英语模板而你只有“随心而动“,还是经验贴里方法众多而你无所适从,还是最后报考时大家都换了一个更好考的学校了,你总得坚持一点你自己的特质。
很遗憾,楼主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研友,本希望相互督促,后来还是觉得一个人也很自由,更有自己的节奏。
4.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杂感。眼前的如此往往不是如此,即便是如此,时间也不对。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让自己安静这段时间,不以感情乱心,不因路远乱心,不因流言乱心。总有人会问,考那个学校难不难。难不难我不知道,小马过河我知道。
八月准备考取了清华的我也知道,因为觉得学校难考而乱了自己复习心神,个人觉得还是有点笨的。这是选学校就要考虑的问题,选好了不应该是想着怎样努力才能考上么?当然,我也不是一开始就领悟的,十月份开始,我才开始做到,发觉那以后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因为看完最爱的演唱会了?!豁然开朗了?!)
5.笔记的问题。笔记的很大的一个作用是在做的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我习惯于做自己的笔记,对我自己比较有 助,是一个梳理和回忆的过程。也找了当时保研学霸的笔记来参考,因为学霸的笔记是答题的语言。还看看帖子人家怎么做的,自己去学会、去尝试。总而言之,精挑细选,自我消化。
6.最好不要报班。我说了要有点独立情怀,所以不是很建议报班,觉得非常打乱时间安排。实在想去,最多报一个。相形之下,可以淘宝买视频看或者百度云分享同学的。自己自由安排时间看。我唯一看了的赵鑫全老师的逻辑强化视频还是别人分享的。
我听说那些报了全程班的同学普遍考得不理想。大家可以仔细想想原因。还有那种暑期班的,一天讲一门课,室友报了,问她感觉,她说自己也不知道老师说了什么,还是晕。其实我猜也是。。。(这里报了班的同学可略过,处理好这些关系或许获益匪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用的资料不要太多太杂。用一个系列的就用这个系列的,比如用了赵鑫全老师的逻辑就不要再换了,尤其逻辑这种东西,思路不同容易错乱-.-!多用还不如“少用+多看(练)几遍”。真正考场上能发挥出来的都是自己平时的磨砺和思索,自己弄出来的东西,别人都是辅助。
7.室友相处融洽的,能保证睡眠的。我的室友都是非常安静的小伙伴,也很独立。有一个考研的搬出去了,另外找工作的室友,在我回寝室的时候也不会大谈特谈找工作的事宜(感谢他们)。最好就不用搬到外边住。会没有督促。就算是有找工作,他们还是会有规律的作息的,对你也会有很好的督促作用。
也有说寝室熄灯什么的,我们学校熄灯都是11:30,差不多这个点睡才能保证第二天良好的学习状态吧。恩,总之一切困难总是外在的,关键是内心。
最后,希望大家都忠于自己的选择,长成最想要的模样,不按逻辑的闪亮,超越平庸的想象。
致我最爱的—《野蛮生长》。
原文链接:考研论坛
转载请标明出处和原作者,想要沟通交流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去原文回帖哦~
(我是实习小编夏至: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你不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