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考研上岸,42岁当院士,离职清华去“双非”的网红校长,如今怎样…(毕业后是应届生吗)
他从大山深处走来,以梦想为引,跨出国门寻求突破,为科研助力,给教育加码,将创造的光照在每一位学子身上!
——女同事说
时间倒转到40年前,薛其坤还是一个平凡的山大物理系毕业生。
普通物理,39分,他考研第二次落榜了。
他双手发抖,难以置信地看着成绩单,物理是他最擅长的科目,没想到这一次却给了自己最不经意的一击。
在无数个努力复习的日日夜夜里,薛其坤曾怀疑过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也曾想过花费这么多时间去考试是否会给家人带来太大压力。
但千难万难,他还是坚持备考,三战考研,最终才成功上岸。
可就是这样一个两次挂科、三战考研才上岸的学子,却在十几年后,达成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年仅42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获得第一届中国未来科学大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图源:央视新闻
出任最高 清华大学的副校长,后来又调至南方科技大学,接过新兴高校的重担,成为南科大的校长。
从山东农村,到高校校长,这一路上薛其坤所走过的,既是踏踏实实的努力,也是锲而不舍的坚守。
01
理论星空下的种子
在央视节目《朗读者》上,主持人董卿曾问过薛其坤,是否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
当时,薛其坤微笑着回答:
“那个时候呢,应该说是一种朦朦胧胧的,很朴素的一种目标,要当一个科学家,那将是多么的伟大。”
图源:《朗读者》
但那时候,他或许没有猜到,自己年少时的梦想也会有成为现实的一天。
1962年12月,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中的一个山村,响起了婴儿清脆的哭声,薛其坤在家人的期待中来到这个世界上。
60年代,沂蒙山区是有名的贫困地区,当地人别说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就连日常的温饱都成问题。
幸运的是,薛其坤的父母并没有放弃让孩子继续读书,依然把他送进村里的小学就读。
学校的基础设施还很落后,把校外的一整棵树劈开来,横放就成了课桌。至于椅子,学校里也没有,全靠孩子们从自家里带小马扎,一坐就是一天。
回家以后,薛其坤经常一边 着父母干农活一边默默温书,把一天里学过的内容再复习一遍。
因此,他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成绩都名列前茅。
在班上,薛其坤表现突出,而且勤学好问,出于爱才之心,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他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为他是家里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孩子,所以父母也全力支持他继续读书。
在这样的环境里,哪怕生活困苦,他的精神依然富足。
在亲人师友的支持下,薛其坤会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小时候,薛其坤经常在课本里看到爱因斯坦和牛顿等物理学家,抬头仰望着村里璀璨的星空,他的脑海中是高深又迷人的物理规律。
薛其坤懵懵懂懂地想:
“如果他也能像这些科学家一样,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福祉,那该多有意义呢?”
图源:《朗读者》
怀着这样朴素的心愿,他利用起平时零零散散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
1980年,蒙阴县那个小山村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薛其坤凭借着优秀的成绩,成功考入了山东大学光学系,带着村里乡亲们的期望,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对那时候的他来说,考上山大,绝非人生的顶点,而是科研梦想的起点。
后来,或许薛其坤也想不到,在他的影响下,临沂这么一个男女老少加起来约400人的普通村里,多年来竟能够走出7个博士生。
坚定理想,薪火相传。
02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毕业之后,薛其坤面临着人生中一个艰难的岔路口。
是追求稳定的工作,还是为了年少时的梦想继续求学呢?
他心中纠结万分,一方面,他难以放下自己从小到大的梦想,可另一方面,家中生活状况并不乐观,他无法全身心投入进考研中。
离开山大以后,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薛其坤到了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工作,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复习备考。
然而,天不遂人愿,他的努力在最开始并没有得到回报。
这世界上有多少人会在遭遇多次失败后依然坚持自己心中所想呢?或许很多人在失意之后,会想着改弦易辙,但薛其坤并不这样。
他失落过,也自我怀疑过,但或许做科研的人心里都有一股拧劲,虽然前路渺茫,他还是咬咬牙继续坚持下去。
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又提到这段接连而至的挫折,薛其坤在镜头前很释然:
“这也正好暴露了我呢,在这个基础知识上的短处,所以呢,考一次应该是把你的这个基础知识打扎实一次。”
薛其坤谈考研落榜 图源:《朗读者》
失败并非罕见之事,但面对失败,最难的不是接受它,而是战胜它。
失败两次,查缺补漏后,薛其坤终于在第三次考研时成功上岸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那一年,他25岁。
薛其坤读硕的经历充满坎坷,读博的经历也不逞多让。
他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继续攻读博士时,刚好碰上了日本的联合培养机会,于是,他在博三那年只身远赴日本东北大学金属研究所学习。
但当时,薛其坤的英语口语不好,在外留学语言不通,学习起来加倍困难。
图源:《开讲啦》
更糟糕的是,他在去日本求学前的硕博五年间,还没有得出一套能够支撑他写出一篇论文的数据。
实验一次又一次失败,他找不出突破的头绪。物理所的仪器设备频频故障,修了四年多设备后,他已经成了修设备的熟练工。
因此,去日本师从樱井利夫学习,对薛其坤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也是莫大的挑战。
樱井利夫的实验室出了名的“push”,被称为“7-11”工作制,每天早上七点就得到实验室,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才披星戴月下班,一周六天循环往复。
薛其坤的实验 图源:央视新闻
他回忆道:
“那时候,每天就是三件事,吃饭、睡觉、搞科研。太困了,就坐在公共卫生间的马桶上,悄悄眯一会儿。”
当身体疲劳到极致,薛其坤就忘记了疲倦究竟是什么样的感觉,心中所思所想惟有科学研究。
在他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他在毕业前达成了一个科研上的重大突破,这也是樱井利夫实验室近30年来最为重要的科研成果。
薛其坤这个未来学术界的新星,大器晚成,终于在三十而立之际露出了自己的锋芒。
图源:《朗读者》
03
大学不止有大师,也有“大楼”
今年9月8日,薛其坤在南科大开学典礼上对新生们殷切嘱托: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浩瀚历史,崇高的信念总是与非凡的事业交相辉映,与宽广的人生彼此连接,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成就。”
图源:南方科技大学
薛其坤在三十岁后的短短十年里能够迅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崇高的信念与情怀。
他在博士毕业之后,继续跟随恩师樱井利夫在东北大学金属研究所工作,但他心念祖国,始终惦念着回来报效国家。
终于,在36岁那年,薛其坤的归国之愿实现了。
1998年8月,薛其坤返回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担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
仅仅第二年,他就凭借着扎实的科研成果与出色的能力担任了凝聚态物理中心sf4研究组组长,并且接任了中国科学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职务。
从前在樱井利夫实验室养成的“7-11”作息早已成为薛其坤的习惯,回国之后的20年里,他几乎没有哪个周末完整地休息过。
那时候,为了先于西方国家用实验证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他耗费了数不胜数
的心血,与同事和学生们夜以继日地投入在实验室里。
霍尔效应
从制作精确到纳米级的样本,到实验失败后推倒重建,薛其坤一步一步地逼近目标,逐步对拓扑绝缘体的电子结构、能带拓扑结构和长程铁磁序进行精密的控制。
1500多个日夜,成百上千次失败,薛其坤始终都没想过放弃,他还像当年那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少年一样,一心向前。
2013年,薛其坤和他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这个科研成果被杨振宁盛赞为,“在中国实验室里做出的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
薛其坤团队所做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试验样品 图源:新华社
因为这个发现,他在2020年成为了全球首位获得菲列兹·伦敦奖的中国学者,这是国际公认的低温物理学最高奖项。
如今,他没有停下脚步,又准备在高温超导领域寻求突破。
在科研之路高歌猛进的同时,薛其坤不忘培养下一代的青年人才,在教育上也投入良多。
公布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的同一年,薛其坤升任清华大学的副校长,后来又在2020年接任南方科技大学的第三任校长。
在他南下任职的消息公开后,很多人并不理解薛其坤的决定——
在其他人看来,离开清华这么好的平台,去一个南方新建不久的学校,何必呢?
但薛其坤却觉得,留在最高 清华大学固然好,但南科大这样一个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的新兴高校或许更需要自己。
薛其坤赴任南科大 图源:央视新闻
今年是薛其坤担任南科大校长的第三年,这个建校仅13年的年轻大学,在去年强势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迈上新一级台阶。
可薛其坤并不觉得这就是终点,他说:
“我们常说一句话,要想玩瓷器活,必须有金刚钻。大科学装置能给科学家提供科技创新、探索未知、创造未来、展示才能的平台。”
他想为学校师生及深圳高教建立起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在科研和教学上都为师生们提供具有活力与创造力的舒适环境。
南方科技大学俯瞰
有时候,薛其坤会站在学校的楼前,感受穿过南科大而来的海风。
或许他终有一天也会离开这个校园,但在他还挑着校长重担的时候,他深知,自己该做的、能做的,还有很多。
铁肩担道义,为了自己的情怀和使命,也为了自己俯仰无愧,不论前路光明灿烂还是坎坷崎岖,薛其坤都会继续走下去。
参考资料
1.清华大学官网:《薛其坤等<科学>发文 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2.清华大学官网:《薛其坤》
3.小木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科技创新,要大师,也要“大楼”》
4.中国科学报:《薛其坤院士:在挑战高温超导“百年难题”中守正创新》
5.南方科技大学:《筑牢信念之基,争做时代新人——薛其坤校长在2023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6.央视:《朗读者·物理学家薛其坤》
7.央视:《开讲啦》
每日互动
你有关注过哪位大学校长?
评论区告诉我~
面对小朋友, 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985大学的附属品?这所拆分出来的211大学,逆袭成为中国最“硬核”高校
当社牛学生地铁偶遇社恐老师,网友辣评:老师就差把地铁门扒开了……
5年拍摄、125次探险、6000小时素材!可能我们再也看不到了……
你“在看”我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