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学硕380+考研上岸经验努力与方法同等重要!(2023己更新)
考研竞争之激烈无需多言,想要顺利上岸,必须注重规划与方法。本篇经验贴作者以较佳成绩上岸法大学硕,较为详细介绍了备考的方法与努力方向,并举以实例说明。备考研究生的你,不容错过。
笔者本科就读于北京top985法学院,2022年上岸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经济法学硕,其中英语一80+(北京地区),专业课120+,总分380+。虽然不是以一骑绝尘的超高分数通过,但是作为热爱划水摸鱼与四年本科生涯也没能培养出背书爱好与习惯的前理科生,私以为一个人的成绩
一定与其付出的努力相匹配,并且也有惊无险顺利渡过门槛日益提高且卷王扎堆的考研难关。
相信对于很多想要上岸法学学硕的同学来说,教材与资料的厚度是令人头痛的话题,法学综合与专业课二的记忆都是巨大的挑战,并且势必挤占大部分学习英语与政治科目的时间。然而,如果想要上岸名校,在分数线飙升的当下,公共课也最好保持在150+的程度,才能使你圆梦法大的概率大大提升。
在研究生备考期间,对于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技巧和方法供读者参考,虽然不能令你完全从繁重的背诵任务中彻底解脱,也能大大提升记忆的效率,加深理解。本篇经验贴将分为时间安排、英语篇与专业课篇三个主要部分,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性食用。
01
时间安排篇
1
前奏——专业选择
一般来说,研究生考试的报名时间在每年九月左右,在此之前,对于专业的选择,可以进行充分的权衡与思考。
首先,不要过分迷信分数线。仅以民商经济法学院和专业2022年初试情况为例,民商法、民事诉讼法等专业分数线均暴涨10分以上,而在过去三年稳居分数线第一宝座的经济法分数线则有所下调。专业的选择很有可能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法大的校内调剂渠道虽然较为畅通,但是竞争也同样非常激烈,所以要尽量做到一志愿上岸。这就要求你在备考过程中尽量做到全面,不要暴露出过于明显的短板。
其次,学硕专业不同,影响的只是专业课二150分的考察内容,而法学综合对于所有专业都是相同的。同时,由于法学综合包括法理、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和刑法五个科目的内容,虽然理论深度不如专业课二,但是对知识面广度的要求却是大大提高。这就要求前期对法学综合有足够的投入。
2
正篇——法学综合
框架阶段(3月-7月)。通常来说法学综合的复习应当尽早准备,在3月份左右开始一轮教材的熟悉。第一轮的学习大概在三到四个月左右,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民法和刑法,建立起体系化的知识结构(在专业课部分会详细介绍)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法理、宪法、民事诉讼法等科目,则应当将重点概念、制度熟读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背诵阶段(7月-10月中旬)。接着,在暑假期间(7月份及以后)则开始进入法综知识点巩固背诵阶段。一方面法学综合的知识需要进一步深化,开启二轮、三轮的背诵;另一方面专业课二也即将要开始学习,政治在8月或9月左右启动,势必会牵涉部分投入法学综合的精力。因此在这一阶段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将几门专业课和政治的复习安排进行“穿插”,滚动复习,“大科(民、刑)配小科(法理、宪法、诉讼)”。
输出阶段(10月-11月)。十月份以后就要注意输出能力的训练,在这期间建议在背诵过程中将重点概念多动笔多动手,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难度,进行知识的统合。法学学硕,笔头的训练必不可少,很多时候知识掌握程度的判定应当着眼于你能不能流利地将其诉诸笔端,以法言法语准确输出。
真题演练(12月-考前)。最后阶段则是整套考试真题的演练。对于真题,一定要在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真题演练的成绩并不能决定你考试的最终成绩,而是对考试时间安排和心态以及答题习惯的提前演练。把每一次训练当作对知识的补足,因为一开始训练真题无法找到思路是很正常的,要放平心态,不要在这一阶段有过于剧烈的思想波动,通常而言,考场上的紧张其实更有利于学识水平的发挥。
剩下的,就是相信自己,直挂云帆济沧海!
3
番外——考研政治
对于政治,笔者没有太多要重点介绍的内容,但是政治一定要做到对所有的知识点都有印象。听课阶段(9月至10月中旬)。不管选择哪位老师的课程,效率一定要高,尽可能覆盖全部知识点。在精听过一轮考研课程之后,不建议对课程视频过多地重复回顾,而是大量进行
选择题的训练(10月中旬至12月初)。政治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点很广,在刷题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对某一部分还不是很熟悉,可以根据题目解析,针对性记忆知识点。
而主观题的部分,在最后阶段可以揣摩往年真题的答题结构、解题思路以及套路性的特定表述,对肖四肖八等押题卷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训练(如果时间不够,整理押题卷答题的答题逻辑和思路就足够了)。
各科目大致时间安排如下:
02
英语篇
在决心考研之前,无论英语基础如何,都要相信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要养成浸润在英语环境中的习惯,也就是说,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最好每天保持十五分钟到一个半小时的英语学习,不管是单词背诵或是阅读的训练也好,哪怕只做了一篇阅读,也是对英语手感的保持。
首先,单词背诵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在考研之前,笔者将6500+考研英语单词完完整整过了两遍左右。笔者用的单词APP是不背单词(不是广告!),不背真的是一个小而美的APP,极简风爱好者的最爱,在第一次背单词时会给出历年真题考察的例句,并且检验方式多样,包括单词拼写、看词识意与看意识词,每一天会根据之前的学习进度安排滚动复习,一个单词要三次检测都过关才算是掌握(这也督促你必须每天保证进度,不然任务会一直累积)。
其次,考研英语阅读为王。大概算一笔账,英语如果想要60+、70+乃至80+,阅读(包括新题型)至少要保持40+(80+则要冲击48+乃至全对),这样即使你放弃了完形填空,也可以基本保证正确率。阅读的提升则更需要积累,至少对于想要冲击高分的同学来说,纯纯针对选项的做(蒙)题技巧反而是次要的,对于文章的把握和理解是主要的。而阅读理解则是单词与长难句为王:单词不用多说,很多时候阅读中看似超纲的词汇,往往能在你背诵过的单词中找到不同的表达,从而大大加快阅读的速度;此外,长难句结构分析错误甚至连句子意思都会搞错,因此结构的梳理则应当对应配套的练习。一篇阅读只有掌握了文章结构,积累了词汇和长难句,才算是真正的精通。在前期学习阶段,可以放慢速度做熟做精,如此坚持,在刷题阶段效率会大大提升,还能节约做题时间,在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
主观题卷,大作文和小作文侧重点各有不同。小作文看重格式与简洁,力求精准表达意思,通过模板训练可以轻松达到;大作文则考察日常积累,阅读部分长难句的训练正为大作文的写作提供养分!掌握复杂的句子结构与语法结构,并进行模仿,会让你的大作文脱颖而出。当然,前提是要正确审题与准确描述题目意思,并按照合适的文章结构展开。
如果想要在拿到基础分数后冲击更高分,那么翻译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翻译不仅要对应正确的词义,还要对句子的结构正确分析(这里又考察了长难句的理解),并比照中英文用语习惯的差异,让翻译出来的句子尽量通顺。
在考研结束后不久,笔者又参加了雅思的考试,虽然所需知识范围不尽相同,但是前期语感的基础与语言习惯,也助力笔者取得了7.0的成绩。
相信在持续的英语训练之后,大家都能在60+、70+、80+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分数发起冲刺!
03
专业课篇
笔者曾经发问:“不背书专业课就能轻取高分的秘诀在哪里?”
实践过后很遗憾,完全不背书是不可能的。作为曾经的理科生,笔者也一度非常反感大量的背诵,然而现实却是,背诵是你能够从记忆库里熟练挑拣知识点的最基础手段。但是,在此基础上,还是有很多技巧让你背诵的效率提高,同时为之后知识点综合运用打下基础。
法学综合知识点繁多,在此以民法和宪法为例,介绍笔者的方法。
就民法学科而言,漫长的发展历史建立起了成熟的民法体系,按照体系思路去理解会事半功倍。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如果精力充足,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办公工具如xmind等建立思维导图(如图所示)。这些工具的运用,不仅有利于体系的梳理,还可以为后期背诵提供顺畅的思路。当然,思维导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沉迷于做导图而不主动理解也是不可取的……
那么,当你在脑海中建立起了民法知识的主干体系,包括以法律行为为核心的民法总则,以及物权法、债与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的整体架构,见到任何一个知识点,你都可以反应出它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即使考场上某个知识点因为有所疏漏而掌握得并不熟练,你也能有话可谈,尽最大的努力展示你的理论水平与知识储备。
对于宪法等科目,则是重点知识重点掌握,把知识名词化,把名词分子化。
例如,若题目考察对宪法渊源中的“宪法惯例”进行意思解释,就可以对“宪法”和“惯例”进行拆分:惯例,说明是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习惯或者传统;“宪法”,则显示出其内容涉及的是社会制度与国家制度的基本问题;宪法惯例作为宪法的渊源,说明它受到了公众的认可并且有一定约束力。因此,宪法惯例就可以解释为: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涉及有关社会制度与国家制度的基本问题,并由公众普遍承认具有一定约束力的习惯与传统的总和。
专业课二:掌握本质与综合运用
笔者的专业是经济法,这里就针对经济法的学习进行一些经验的分享。
经济法不是一个非常追求一字不差式精准的学科。经济法的体系非常开放且具有问题导向(大胆发言:什么都能往里装!)。对于各项制度与理念,不同教材的介绍情况也有所不同。在这样的前提下,选好教材与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法言法语表达方式尤为重要,这里总则部分推荐薛克鹏老师的经济法学教材与《经济法基本范畴研究》,这些书目对经济法体系的介绍比较全面;分论部分可以结合王卫国、李东方老师的《经济法学》和薛老师的教材进行对照补充。
复习过程中,需要体会每一个制度与概念的本质。比如,对于“消费者”这一概念,最核心的就是它是出于“生活消费”的需要,而进行消费(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也可以在记忆时考虑某一制度的实施主体(政府或政府的某个特定机构,市场主体,抑或是社会团体),所追求的目的,指向的经济行为?若实施主体是政府,那么权力的来源,以及是促进、保护、限制或禁止?与其相对或相反的概念(如消费者与经营者,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等等。
在答题的过程中,就可以紧扣这样的思路进行展开。对于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如果对特定领域的知识积累并不足够,那么可以牢牢抓住经济法理念与调整对象(法大教材采取的是市场规制与宏观调控二分法)。也就是说,抓住经济法追求社会本位与实质正义,常常对弱势地位的主体进行倾斜性保护的特点,也可以与其他部门法进行对比。当然,如果是列举类问题,那么只有熟记背诵这唯一的方法。
而具体到经济法的各个子部门法,则要求知识的综合运用,构建总论与分则的知识联系,而分则之间经济法的子部门法之间(如消费者法与竞争法)、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如与民法)对于同一问题或竞合或冲突或并列的解决方式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对比,如对于电商平台二选一问题,从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等角度是否都能够规制?对知识的了解一定要灵活,能够举一反三,并且时刻对相似或是相关联的知识进行统合。
除此之外,及时关注学术前沿的优秀文章(例如公众号“竞争法前沿”等)与国家经济动态,从中提炼的表述与观点也可以为你的答题增光添彩。
以上就是笔者对自己考研历程的回顾与总结,考研学习,方法和努力同等重要,“一天一天,日臻美好”,希望在备考过程中能够为你提供帮助。“少年心事当拏云”,祝大家都能取得与自己的付出相匹配的成绩!